自然資源系統多舉措戰疫情,聚主業促發展
2020-03-07 16:37:34 來源:
i自然全媒體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系統各單位立足自身職責,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時期的促發展舉措,旨在全力服務疫情防控工作、有效保障各方面業務穩定開展、積極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這些舉措涉及政務審批、不動產登記、用地用礦用海用島、國土空間規劃、地理信息測繪、野生動物保護與交易等,各地自然資源部門聚焦主責主業,因時因地因勢而為,及時對疫情防控急需的資源要素進行統籌保障。《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央廣網、中新社等中央主要媒體,澎湃新聞、新京報、界面新聞等社會主要媒體,《中國自然資源報》以及地方主流媒體都進行了報道。
從1月下旬至今,各級自然資源部門審時度勢,根據疫情發展形勢,及時推出各項舉措。
一、調整政務服務方式,審批事項和不動產登記推行網上辦理
從地方疫情發生后,各級自然資源部門在應對疫情的通知中對疫情期間的政務服務方式進行了調整,推行網上辦公。自然資源部通知要求,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正常用地審批中,要根據防控疫情需要,開展網上聯審等創新工作方式?刹扇∮跋癖葘Φ确绞剑瑫簳r取消永久基本農田占用和補劃實地踏勘論證等戶外要求。各省市自然資源部門也明確了類似要求,如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要求全部事項實行網上辦理,暫停辦理礦業權審批,倡導并采取“不急緩辦、緊急約辦、鼓勵網辦”方式辦理業務。黑龍江自然資源廳要求,有審批時效的工作采取網辦、傳真、郵寄等方式及時處理。與此同時,中央和地方對疫情期間的“三調”工作方式進行了調整。國務院三調辦要求,疫情防控期間靈活有序推進“三調”,可利用電話、網絡等通信手段,采用分散作業、網絡辦公等方式開展工作。甘肅省三調辦明確,可采用“線上辦公”等方式開展工作。
不動產登記方面,各地推行互聯網+不動產登記,除確需現場辦理的緊急事項,其他大部分業務實行網上辦、掌上辦、不見面辦,以減少人員聚集和流動。目前,全國多數省區市不動產登記機構都已發布公告引導企業和群眾通過互聯網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有的地方明確暫,F場辦理業務。省級層面,廣西、廣東、浙江、北京、上海等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明確要求不動產登記窗口落實防控措施,調整工作方式,倡導不動產登記實行網上辦理。市級層面,珠海、杭州、石家莊、武漢等城市不動產登記機構除了推行不見面辦理,也宣布暫停窗口現場辦理業務。這些特殊時期的應急措施,得到大多數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與疫情防控相關的行政審批和不動產登記業務,各地開辟綠色通道簡化流程,實行容缺受理、優先辦理,用最短時間辦結。省級層面,廣東、江蘇、浙江、天津等自然資源部門先后下發通知,對疫情防控相關的能源供應、交通物流、醫療資源、生態環境等項目辦理用地手續開通行政審批服務“綠色通道”,確保在最短時間內辦結。其中,天津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對于列入疫情防控應急項目清單的建設項目提出實施一對一服務。自然資源部門為疫情防控項目開辟綠色通道的舉措,受到了企業的肯定和贊揚,爭分奪秒的辦事效率和迅速辦理的典型事跡得到媒體報道。如《長沙晚報》2月4日報道,長沙不動產登記中心不到兩小時就為一家疫情防控企業辦理了抵押注銷和抵押登記手續!吨袊匀毁Y源報》2月6日、7日、12日報道,江蘇東臺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為一位即將出發支援湖北的醫生辦理了過戶手續;河北省晉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為一家醫療器械公司辦理抵押貸款;北京海淀不動產登記中心用時30分為防疫企業辦理了抵押登記業務;浙江溫州市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兩小時為防疫企業辦理430萬抵押貸款業務;貴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從報建到獲規劃許可用時不到3小時,為市公共衛生救治應急工程項目核發了建設工程竣工規劃認可證。
二、先行用地用礦用海用島,保證疫情防控項目及時開工
疫情期間,各級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出臺政策,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項目用地保障工作。部級層面,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通知,明確對于疫情防控急需使用的土地,可根據需要先行使用;對選址有特殊要求,確需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的,視作重大項目允許占用;對疫情防控建設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應保盡保,計劃指標掛賬使用。省級層面,上海、河南、山西、四川、陜西、廣東、浙江、重慶、貴州、海南、河北等地的自然資源廳也發布類似舉措,明確疫情防控項目可先行用地,并優先保障項目用地計劃指標。其中,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明確,企業將存量工業用地轉為疫情防控所需項目用地,可暫不辦理規劃修改、土地出讓合同修訂等手續。搶險救災、防疫應急保障類建設項目,允許“邊建邊報”“先建后報”。市級層面,各地方基本與國家、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政策保持一致。但對于是否允許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各地根據自身情況做出了不同規定。如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提出,對疫情防控急需的醫療衛生設施項目,在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不占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鎮)總體規劃禁止建設區的前提下,可視作對選址有特殊要求的建設項目,按符合規劃先行辦理相關手續。三亞市提出,用于疫情防控的項目及重點民生及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不涉及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的,經市政府批準可以先行用地。媒體對各地疫情防控項目可先行用地進行了報道。如浙江新聞網17日報道,杭州市規劃資源局為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辦理了9.83畝生產基地擴建先行用地手續,這是浙江省疫情期間首宗先行用地。截至20日,微博“疫情防控建設項目可先行使用土地”閱讀量達到215.8萬,網友大多持贊同和支持的態度,少數網友提出應急政策是否會為相關違法用地“開了口子”的擔憂。
除了用地保障,一些地方自然資源部門還出臺了用礦用海用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如四川自然資源廳對應急疫情防控建設項目確需壓覆重要礦產資源的,由項目所在地縣、市兩級人民政府出具承諾,先行辦理用地手續。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提出,對事關疫情防控工作急需上馬的項目涉及用海用島的,在自治區審批權限范圍內,簡化程序,優先保障用海用島。
三、政策為企業減壓,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疫情期間,各級自然資源部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促經濟發展,立足自身職責,采取的措施包括:簡化審批手續,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調整土地交易和履約監管要求,暫;蛑兄、延遲土地出讓,延續各行政許可有效期,延期或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并不收取滯納金;支持重大項目建設;減免國有土地租金等,用于減輕企業負擔和壓力,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部級層面,自然資源部先后發文明確,礦業權在疫情防控期間到期可延期申請;礦業權人公示信息填報期限,可延長至疫情解除后一個月。省級層面,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提出,預支省重大產業項目用地指標,以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和企業復產復工,并允許土地出讓金和礦業權出讓收益延期繳納、減免國有土地租金、允許海域和無居民海島使用金延期申請減免和延期繳納。陜西自然資源廳明確,對已取得項目核準、環評等手續申請辦證或劃定礦區范圍的煤礦企業,要開設綠色通道,特事特辦。重慶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明確,對新出讓土地,開發企業可分期申請辦理不動產登記。企業復工復產需在政府儲備用地內搭建臨時設施的,在征得土地儲備機構同意后,可無償使用到疫情響應解除為止。市級層面,哈爾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明確,采礦許可證等有效期將延長至疫情解除后3個月內。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明確,工業項目實施規劃設計方案審批與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合并,實現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即時辦理。?谑泻腿齺喪忻鞔_,疫情期間新出讓土地實行分期繳款,土地出讓金余款可一年內分期繳納。廣州開發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明確,對復工復產企業需要臨時用地的,允許采取承諾方式信任審批。
總的來看,在一系列為企業減壓的措施中,媒體對順延開竣工期限、土地出讓金延遲繳納等最為關注,將其歸入各地出臺的疫情期間扶持房企、穩定樓市的新政予以解讀,并就其是否會進一步刺激樓市、拉動經濟展開討論,且大多數媒體認為此乃階段性政策,對于刺激樓市作用有限。如澎湃新聞2月17日報道,濟南、西安、杭州、上海、天津、南昌、南京、浙江等省市出臺土地新政應對疫情,部分城市明確土地款可申請延期或分期繳付。這些政策多以緩解房企現金流為主,主旨為了給房企減輕壓力!吨袊康禺a報》2月18日報道,上海、浙江、無錫等地集中出臺土地新政,其出發點并非刺激樓市,意在緩解房企資金周轉壓力,讓進入冰凍期的房地產行業恢復元氣,穩定后續市場供應。
四、開展專項行動,發揮專業優勢,助力疫情防控工作開展
疫情期間,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在測繪、海洋和林草等領域開展了應急行動,全力做好服務疫情防控工作。
多地自然資源部門利用天地圖矢量電子地圖和高分影像等,協助追溯到感染者的時空路徑,動態監控人口流動與疫情。還有一些大型城市,利用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進行疫情的風險程度評估、醫療設施投放、傳染病醫院的選址、發熱定點門診的選擇等。國家層面,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開發疫情可視化專題信息系統,為國務院辦公廳決策提供技術支持。省級層面,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為省疫情防控指揮中心建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地理信息大數據平臺;貴州自然資源部門采取非接觸式測繪的辦法,利用無人機對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貴州省職工醫院進行傾斜攝影測量,實施高精度測繪作業;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為縣域疫情風險地圖(即五色圖)提供地理底圖并主動提出編制該地圖。海南測繪地理信息局制作專題用圖和搭建海南省疫情防控指揮系統。市級層面,浙江省義烏市勘測設計研究院繪制《入境義烏道路口管控作戰圖》;福建省龍巖市自然資源局完成龍巖市第二醫院應急用房改造測量任務。
各級海洋部門開展專項行動,做好海上防控工作,筑牢海上疫情防控線。如《中國自然資源報》2月6日報道,舟山市建立遠洋漁業防疫情信息通報制度,各級海洋與漁業部門全力做好防控工作,積極落實對遠洋漁船的船只、人員管控。深圳新聞網2月11日報道,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海洋綜合執法支隊開展了向漁民群眾普及防控知識、全面做好船員摸排工作、強化漁港巡查管控、持續加強海上巡查力度四項“硬核”措施。
針對新冠肺炎病毒來自野生動物以及食用野生動物等,自疫情發生以來就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熱點,林草單位為此開展了野生動物管控專項行動,相關動態頻頻被媒體報道和關注!∽匀毁Y源部及自然資源系統各級單位為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出臺的一系列應急措施和特殊政策,取得了一定的實績和效果,受到了企業和群眾的多數認可,為疫情期間社會經濟平穩運行做出了積極貢獻。
從1月下旬至今,各級自然資源部門審時度勢,根據疫情發展形勢,及時推出各項舉措。
一、調整政務服務方式,審批事項和不動產登記推行網上辦理
從地方疫情發生后,各級自然資源部門在應對疫情的通知中對疫情期間的政務服務方式進行了調整,推行網上辦公。自然資源部通知要求,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正常用地審批中,要根據防控疫情需要,開展網上聯審等創新工作方式?刹扇∮跋癖葘Φ确绞剑瑫簳r取消永久基本農田占用和補劃實地踏勘論證等戶外要求。各省市自然資源部門也明確了類似要求,如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要求全部事項實行網上辦理,暫停辦理礦業權審批,倡導并采取“不急緩辦、緊急約辦、鼓勵網辦”方式辦理業務。黑龍江自然資源廳要求,有審批時效的工作采取網辦、傳真、郵寄等方式及時處理。與此同時,中央和地方對疫情期間的“三調”工作方式進行了調整。國務院三調辦要求,疫情防控期間靈活有序推進“三調”,可利用電話、網絡等通信手段,采用分散作業、網絡辦公等方式開展工作。甘肅省三調辦明確,可采用“線上辦公”等方式開展工作。
不動產登記方面,各地推行互聯網+不動產登記,除確需現場辦理的緊急事項,其他大部分業務實行網上辦、掌上辦、不見面辦,以減少人員聚集和流動。目前,全國多數省區市不動產登記機構都已發布公告引導企業和群眾通過互聯網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有的地方明確暫,F場辦理業務。省級層面,廣西、廣東、浙江、北京、上海等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明確要求不動產登記窗口落實防控措施,調整工作方式,倡導不動產登記實行網上辦理。市級層面,珠海、杭州、石家莊、武漢等城市不動產登記機構除了推行不見面辦理,也宣布暫停窗口現場辦理業務。這些特殊時期的應急措施,得到大多數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與疫情防控相關的行政審批和不動產登記業務,各地開辟綠色通道簡化流程,實行容缺受理、優先辦理,用最短時間辦結。省級層面,廣東、江蘇、浙江、天津等自然資源部門先后下發通知,對疫情防控相關的能源供應、交通物流、醫療資源、生態環境等項目辦理用地手續開通行政審批服務“綠色通道”,確保在最短時間內辦結。其中,天津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對于列入疫情防控應急項目清單的建設項目提出實施一對一服務。自然資源部門為疫情防控項目開辟綠色通道的舉措,受到了企業的肯定和贊揚,爭分奪秒的辦事效率和迅速辦理的典型事跡得到媒體報道。如《長沙晚報》2月4日報道,長沙不動產登記中心不到兩小時就為一家疫情防控企業辦理了抵押注銷和抵押登記手續!吨袊匀毁Y源報》2月6日、7日、12日報道,江蘇東臺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為一位即將出發支援湖北的醫生辦理了過戶手續;河北省晉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為一家醫療器械公司辦理抵押貸款;北京海淀不動產登記中心用時30分為防疫企業辦理了抵押登記業務;浙江溫州市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兩小時為防疫企業辦理430萬抵押貸款業務;貴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從報建到獲規劃許可用時不到3小時,為市公共衛生救治應急工程項目核發了建設工程竣工規劃認可證。
二、先行用地用礦用海用島,保證疫情防控項目及時開工
疫情期間,各級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出臺政策,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項目用地保障工作。部級層面,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通知,明確對于疫情防控急需使用的土地,可根據需要先行使用;對選址有特殊要求,確需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的,視作重大項目允許占用;對疫情防控建設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應保盡保,計劃指標掛賬使用。省級層面,上海、河南、山西、四川、陜西、廣東、浙江、重慶、貴州、海南、河北等地的自然資源廳也發布類似舉措,明確疫情防控項目可先行用地,并優先保障項目用地計劃指標。其中,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明確,企業將存量工業用地轉為疫情防控所需項目用地,可暫不辦理規劃修改、土地出讓合同修訂等手續。搶險救災、防疫應急保障類建設項目,允許“邊建邊報”“先建后報”。市級層面,各地方基本與國家、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政策保持一致。但對于是否允許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各地根據自身情況做出了不同規定。如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提出,對疫情防控急需的醫療衛生設施項目,在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不占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鎮)總體規劃禁止建設區的前提下,可視作對選址有特殊要求的建設項目,按符合規劃先行辦理相關手續。三亞市提出,用于疫情防控的項目及重點民生及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不涉及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的,經市政府批準可以先行用地。媒體對各地疫情防控項目可先行用地進行了報道。如浙江新聞網17日報道,杭州市規劃資源局為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辦理了9.83畝生產基地擴建先行用地手續,這是浙江省疫情期間首宗先行用地。截至20日,微博“疫情防控建設項目可先行使用土地”閱讀量達到215.8萬,網友大多持贊同和支持的態度,少數網友提出應急政策是否會為相關違法用地“開了口子”的擔憂。
除了用地保障,一些地方自然資源部門還出臺了用礦用海用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如四川自然資源廳對應急疫情防控建設項目確需壓覆重要礦產資源的,由項目所在地縣、市兩級人民政府出具承諾,先行辦理用地手續。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提出,對事關疫情防控工作急需上馬的項目涉及用海用島的,在自治區審批權限范圍內,簡化程序,優先保障用海用島。
三、政策為企業減壓,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疫情期間,各級自然資源部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促經濟發展,立足自身職責,采取的措施包括:簡化審批手續,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調整土地交易和履約監管要求,暫;蛑兄、延遲土地出讓,延續各行政許可有效期,延期或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并不收取滯納金;支持重大項目建設;減免國有土地租金等,用于減輕企業負擔和壓力,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部級層面,自然資源部先后發文明確,礦業權在疫情防控期間到期可延期申請;礦業權人公示信息填報期限,可延長至疫情解除后一個月。省級層面,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提出,預支省重大產業項目用地指標,以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和企業復產復工,并允許土地出讓金和礦業權出讓收益延期繳納、減免國有土地租金、允許海域和無居民海島使用金延期申請減免和延期繳納。陜西自然資源廳明確,對已取得項目核準、環評等手續申請辦證或劃定礦區范圍的煤礦企業,要開設綠色通道,特事特辦。重慶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明確,對新出讓土地,開發企業可分期申請辦理不動產登記。企業復工復產需在政府儲備用地內搭建臨時設施的,在征得土地儲備機構同意后,可無償使用到疫情響應解除為止。市級層面,哈爾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明確,采礦許可證等有效期將延長至疫情解除后3個月內。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明確,工業項目實施規劃設計方案審批與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合并,實現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即時辦理。?谑泻腿齺喪忻鞔_,疫情期間新出讓土地實行分期繳款,土地出讓金余款可一年內分期繳納。廣州開發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明確,對復工復產企業需要臨時用地的,允許采取承諾方式信任審批。
總的來看,在一系列為企業減壓的措施中,媒體對順延開竣工期限、土地出讓金延遲繳納等最為關注,將其歸入各地出臺的疫情期間扶持房企、穩定樓市的新政予以解讀,并就其是否會進一步刺激樓市、拉動經濟展開討論,且大多數媒體認為此乃階段性政策,對于刺激樓市作用有限。如澎湃新聞2月17日報道,濟南、西安、杭州、上海、天津、南昌、南京、浙江等省市出臺土地新政應對疫情,部分城市明確土地款可申請延期或分期繳付。這些政策多以緩解房企現金流為主,主旨為了給房企減輕壓力!吨袊康禺a報》2月18日報道,上海、浙江、無錫等地集中出臺土地新政,其出發點并非刺激樓市,意在緩解房企資金周轉壓力,讓進入冰凍期的房地產行業恢復元氣,穩定后續市場供應。
四、開展專項行動,發揮專業優勢,助力疫情防控工作開展
疫情期間,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在測繪、海洋和林草等領域開展了應急行動,全力做好服務疫情防控工作。
多地自然資源部門利用天地圖矢量電子地圖和高分影像等,協助追溯到感染者的時空路徑,動態監控人口流動與疫情。還有一些大型城市,利用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進行疫情的風險程度評估、醫療設施投放、傳染病醫院的選址、發熱定點門診的選擇等。國家層面,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開發疫情可視化專題信息系統,為國務院辦公廳決策提供技術支持。省級層面,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為省疫情防控指揮中心建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地理信息大數據平臺;貴州自然資源部門采取非接觸式測繪的辦法,利用無人機對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貴州省職工醫院進行傾斜攝影測量,實施高精度測繪作業;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為縣域疫情風險地圖(即五色圖)提供地理底圖并主動提出編制該地圖。海南測繪地理信息局制作專題用圖和搭建海南省疫情防控指揮系統。市級層面,浙江省義烏市勘測設計研究院繪制《入境義烏道路口管控作戰圖》;福建省龍巖市自然資源局完成龍巖市第二醫院應急用房改造測量任務。
各級海洋部門開展專項行動,做好海上防控工作,筑牢海上疫情防控線。如《中國自然資源報》2月6日報道,舟山市建立遠洋漁業防疫情信息通報制度,各級海洋與漁業部門全力做好防控工作,積極落實對遠洋漁船的船只、人員管控。深圳新聞網2月11日報道,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海洋綜合執法支隊開展了向漁民群眾普及防控知識、全面做好船員摸排工作、強化漁港巡查管控、持續加強海上巡查力度四項“硬核”措施。
針對新冠肺炎病毒來自野生動物以及食用野生動物等,自疫情發生以來就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熱點,林草單位為此開展了野生動物管控專項行動,相關動態頻頻被媒體報道和關注!∽匀毁Y源部及自然資源系統各級單位為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出臺的一系列應急措施和特殊政策,取得了一定的實績和效果,受到了企業和群眾的多數認可,為疫情期間社會經濟平穩運行做出了積極貢獻。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